印尼東爪哇旅遊區Sempol裏有一座名叫KawahIjen的活火山,吸引不少旅遊家到訪。碧藍天空下,面積如五個足球場大小的火山湖旁邊,是陡峭岩石。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岩石面積之中,赤紅硫磺酸液體從石孔流出,冷卻後,變成一層一層美麗硫磺礦。如盛金的碗口裏,火山硫磺礦是三數百印尼礦工賴以為生的天然財富,卻也是可以致命的慢性毒藥。
剛流出來的硫磺液體,如鮮血,如礦工謀生的代價。冷卻後的硫磺塊,顏色淡化變為晶瑩清脆的鮮黃,如黃金,也如工人消失在時間裏的健康。硫磺可以用作工業原材料,包括製造火柴、白糖等,印尼礦工一直以古老原始人手方法,採運硫磺。
硫磺臭煙灼眼傷咽喉
攝影師到訪火山,跟着礦工從山腳走約3.5公里到火山口,沿途峭拔山路的角度約有五十度。火山外下半截以下有樹木,走近火山口,進入枯枝、寸草不生的光景。入火山尋金,還要走約一公里陡峭岩石山路。攝影師跟着礦工步伐,每踏一塊石頭,都是礦工長年經驗,稍一不慎踏在鬆脫石塊,隨時墮崖。火山裏並不烘熱反而有點清凉,嗅到硫磺酸味以後,攝影師開始戴上安全面罩。
有硫磺的部份,就有微黃白煙冒出,硫磺揮發有毒的氫化硫及二氧化硫,味道輕則如臭雞蛋,再濃烈之時,就是刺鼻酸味,甚至會灼傷眼睛、咽喉,也會腐蝕牙齒。礦工用水冷卻硫磺液體,用鐵枝挖掘硫磺塊。突然風向轉變,硫磺煙撲面吹來,工人在戴着面罩的攝影師身旁急步奔走,避開硫磺煙,走避不及的,煙霧中辛苦喘咳,不停吐唾沫。
對印尼礦工來說,價值港幣一千元的面罩,絕對是負擔不來的奢侈。為了養活妻子兒女,礦工每天來回三次至四次,合共走約二十公里路程。那不是半馬拉松輕鬆長跑,一根扁擔,空着兩個竹籮上山不容易,背着滿滿近二百磅硫磺塊,一般人寸步難移,礦工卻要上斜下坡,可以想像多危險多艱難。他們從黎明前的凌晨三時,走到日落以前,每天賺取約十至十五美元收入,在印尼偏僻鄉鎮,沒有比這工作賺得更豐厚。
礦工肩傷肺毒伴終身
火山外半腰位置,是量度硫磺重量的收集站,在那裏,礦工牽起衣衫,展示長年累月肩膊上一字扁擔壓下的巨大重量,烙印與傷口,一天要工作,一天不會消失、無法癒合。攝影師所見,「礦工個子不高,但背肌與腹肌很結實,外表看,非常強壯」。礦工錢賺得比別人多,健康也損害得比別人快。長期吸入硫磺氣體,肺部會中毒,工作年齡,未到四十歲就要結束。美麗黃金硫磺礦對他們帶來的深遠傷害,都在來訪遊客所見以外。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