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仍是政府醫院的外科手術醫生,有位老朋友的姊姊,患上第二期乳癌,並擴散到淋巴。她來找我診治,結果我為她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做乳房矯形手術,並排期做化療。由診斷到治療,我覺得一切細節已做得不錯。
這位身材高䠷的病人,每次來覆診時,都由丈夫陪同,而且打扮得頗為漂亮。查詢病況時,她表現平靜,只是每次都要索取安眠藥,因為她每晚睡不着。
之後某一天,我看報後才驚悉,她從家中跳樓自殺死了!遺書中,她說自己已四十歲,卻有乳癌這個病,看來已不可能幫丈夫生小孩了,不如自己早點結束生命,好讓丈夫去找另一個對象。事情已經發生了二十六年,到今天,她的丈夫仍未再娶。
這事令我一直非常難過,亦帶來兩點反思。其一,原來病人需要的,不單要位醫術高明的醫生,而是更要一位好的聆聽者。其次,當病人心理狀況出問題時,要及時轉介往專業醫生跟進,讓病人獲得支援,及早過回正常生活。心與身治療,同樣重要,亦衍生出我要籌辦病人互助的組織。2005年3月8日,在乳癌康復者及醫護人員支持協助下,我們創辦了香港乳癌基金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