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論人陳雲認為,政府告示用簡體字有兩大問題,首先是有歧視內地人成份,「好似只有內地人先會犯咁」,只有繁體或繁簡兼備較適合。另一問題是有違香港的語文政策,陳解釋政策沒有明文規定,但粵語、繁體中文和英式英語已成慣例,公共告示使用簡體字有違慣例。他認為近年簡體字為市民接受,但正式告示應用繁體。
陳雲認為,內地若部署簡體字進入香港,從地方公共告示做起是正常手法:「但好似假設香港人識睇,係唔應該咁假設,應假設內地人識睇繁體字。」他形容政府的做法為「陰陰濕濕做唔見得光嘅事」。
繁體字為中文字「正體」
至於繁體中文的源頭,陳雲說是來自漢代楷書,發展至今的繁體字方為中文字的「正體」,為現時香港、澳門和台灣使用。「繁體字」一詞因中國推行簡化字而誕生。他續稱,殖民地政府刻意沿用繁體字,因不想內地出版刊物在香港「被明白」。他指出內地有部份用語也出現「簡化」,如意指人工流產的「人流」:「墮胎已經好清楚好簡單,何必多個說法?」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