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連續8日跌停,加上人行前顧問余永定日前唱衰人民幣滙率趨勢,市場亦「協力」調低升值預期,財息兼收神話破滅,人仔慘變人民「弊」。牽一髮動全身,受惠受累股隨時大執位:成本用人仔計算、收入賺美元的出口及工業股,單是滙兌收益已經很和味;相反,持有大量外債或人民幣資產的航空及內銀股等就叫救命。《投資導航》今期全力剖析人民幣貶值概念下的贏輸家,為大家趨吉避凶。
Winner
競爭力增 出口股現光芒
近年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被削弱,許多依賴歐美市場的公司遭大幅拋售。不過,人民幣掉頭下跌,市場勢將重新審視這些公司前景,其中又以出口作主導的貿易股、紡織股、工業股最受惠。
歐美佔利豐逾90%業務
出口貿易股方面,龍頭股利豐(494)料可受惠出口增長,該公司九成以上業務來自歐美市場,人民幣貶值可令產品更具競爭力,刺激銷量。另外,鞋類及服裝股裕元(551)的收入,亦有接近六成來自海外市場,可望於同類股份中最得益。
另外,剛過去的美國感恩節銷售額破盡歷年紀錄,加上最近公佈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就業數據均好過市場預期,顯示當地經濟底子未有受歐債危機太大影響。如今歐洲各國正積極解決債務問題,只要局面能告穩定,歐美市場展望亦未必如市場預計般悲觀。主營家居維修及建造業電子產品的創科實業(669),歐美市場比重極高,超過九成。一直以來,美國消費好壞對環球經濟舉足輕重,美國消費市場依然強勁,人民幣貶值將令公司業績更亮麗。
富士康德昌成本降
同屬工業出口股的富士康(2038)及德昌電機(179),更可受惠成本壓力紓緩和產品競爭優勢增加的雙重優惠,兩家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分別接近五成和七成,以往曾風光無限,但近年因歐美市場疲弱而令股價長期低迷,如今翻身有望。
人民幣貶值亦可紓緩依靠微利生存的紡織股。雖然行業目前仍受原料及勞工成本壓力,但以普遍利潤率僅3%至4%情況下,滙率稍調整已令盈利改善;其中預料海外市場收入比例逾七成的申洲國際(2313)最着數。
Loser
成本大升 航空紙業股危
人民幣升值趨勢逆轉,持有巨額外債的航空股及紙業股可謂「大輸家」,而持有大量人民幣資產的內銀、內險及電訊股,其影響亦不容小覷。
油價美元計 變相增成本
內地航空股收入為人民幣,但燃油及租賃飛機費用均以美元結算,盈利表現與人民幣變化敏感度高。以南航(1055)為例,上半年錄得12.4億元(人民幣.下同)滙兌收益,佔純利近45%;國航(753)及東航(670)滙兌收益分別佔盈利37%及35%。此外,燃油佔三企經營成本約36%,人仔貶值勢令經營成本急增。
紙業股則受進口廢紙價格變相上升影響,令成本壓力上升。過去一年,玖紙(2689)斥資逾85億元興建廠房及增添設備,令貸款按年大增44%至240億元,當中外幣貸款佔26.9%(約64.5億元),除令負債率急升至101%外,人民幣貶值隨時帶來滙兌虧損,令經營環境更為惡劣。理文造紙(2314)負債率亦達63%,上半年滙兌收益2.9億美元,佔盈利30%,下半年有關收益隨時大幅收窄。
境外貸款多 內銀資產貶
中資金融股以賺取息差及投資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意味向境外放貸越多,滙兌風險越高。四大國有銀行中,以工行(1398)境外貸款最多,今年首三季為4814億元,總資產更達15.1萬億元,亦為「四大行」之首。內險股中,以平保(2318)所持的人民幣資產最多,高達2.19萬億元,受貶值影響最大。內地電訊股基建設施眾多,截至6月底,中移動總資產達9.25萬億元,滙率風險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