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公院醫療事故不斷,令病人與醫護間漸生隔閡。不過,長洲醫院醫護及病人卻成功建立互信,該院醫護與島上病人間互相認識和體諒,醫護人員也肩負照顧居民健康的責任,與病人建立長期和穩定的信任關係,就似是長洲人的家庭醫生。記者:郭慧嫻
長洲是目前唯一設有公立醫院的離島,與一般公院不同,長洲醫院只有急症科醫生,他們需同時負責急症室和門診服務。長洲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池丕恩,03年起從任職逾10年的瑪麗醫院,調往長洲醫院。他說長洲居民對長洲醫院有更多包容,病人明白和體諒長洲醫院的限制,不會像部份巿區病人般,甫進入診症室便提出要照X光或做電腦掃描的要求。
池丕恩形容醫護除了是長洲人的醫者,也是居民的街坊和朋友,日常在島上相遇會打招呼或閒話家常。基於平日對居民的了解,當居民需接受緊急治療時,醫護都能及時施救。有次一名土生土長的長洲居民於島上行山時被蜜蜂螫傷,並引發敏感性休克,送院時情況危殆。幸好該名病人是醫院義工,醫護知悉其病歷,故能於短時間內穩定病情,再送往巿區醫院治理。
改變制度提升服務
池丕恩承認,當初調任長洲醫院時該院服務水平未達標,設施不足外,醫護培訓也不夠,全院竟然沒有一名專科醫生,坦言自己當初無計劃「長做」。隨着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對長洲人有一份承擔,他開始着手改變制度,致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至今,該院有五名急症專科醫生和數十名護士,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物理治療、牙科和母嬰健康等醫療服務。池強調,現時該院的服務已與一般公院看齊,更是其中一間認可的急症科訓練中心。
救援工作得到肯定
今年10月長洲海面發生撞船意外,該院即時投入救援工作。池丕恩說,該宗撞船意外是自1978年「包山」倒塌意外後,發生的最大型意外事故。他說撞船消息傳開後,大部份包括正在休班的醫護人員,立即趕回醫院協助救援,工作表現獲長洲居民及各方肯定,紛紛致函道謝。
池丕恩稱該院急症室工作量其實與巿區相若,雖較少大型意外事故,但日常較多心臟病或跌傷等急症。不過,他認為該院工作環境較巿區佳,公餘時可行山或到海灘游泳,較以往多機會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被問及會否改變主意於長洲醫院「長做」時,他只笑說:「好多嘢都講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