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及衞生局明日會就全港電子病歷互通平台諮詢公眾,據悉,政府建議立法保障私隱及系統保安,專家研究最少以雙重保安來保障病人私隱,包括每次登入病歷要病人及醫生密碼,再加上智能身份證作認證。病人可自願參加,希望最快2014至2015年推行。
政府明日會公佈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的法律、私隱及保安框架公眾諮詢文件,電子病歷被視為醫療改革的基建,政府成立電子健康紀錄統籌處及不同專家小組,協助制訂細則。
望最快2014推出
據悉,政府希望最快2014至2015年推出全港電子病歷,供市民自願性參與。雖然現時有私隱條件保障市民,但未必能針對性規管電子病歷,故政府建議另行就保障病人私隱及系統保安立法。
據悉,為保障病人私隱,專家曾研究參加的病人必須簽署同意書,有效期為一年,每次病人求診便自動續期;若病人一年內再沒求診,下次求診便需再簽署同意書。
病人需用身份證作認證,再加上病人及醫生密碼及編碼資料,才能登入病歷系統。每次病歷被開啟,病人會立即獲發短訊提示,以便病人知悉病歷是否被無故入侵。因科技日新月異,政府不排除將來會再調整保安系統。
據悉,專家研究醫生只可上載及修改自己的處方或診斷,不可刪改其他醫生的資料;系統會紀錄每次登入時間。電子病歷只可由醫護人員使用,不會開放予保險公司。
擬不設密封資料
政府會諮詢電子病歷涵蓋的資料,如疾病診斷、曾進行手術、服藥物紀錄、有否藥物敏感、化驗報告及接種疫苗紀錄。專家曾討論參加的病人是否可密封敏感資料,如患愛滋病、性病或精神病,但會增加系統複雜性,故專家主流意見認為不設密封資料,病人只可選擇參加或不參加。
專家亦研究參加者的年齡,初步以16歲為界線,16歲以下人士需由家長或監護人代為簽署文件參加,但16歲以上人士可自行選擇參加,其他人無權知道其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