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人雜誌的預測二○一二年論壇,最後講者指定要說一件來年最期待會發生的事,我在台上說:最期待看梅麗史翠普怎樣演戴卓爾夫人。
梅麗史翠普是美國人,來自新澤西州,而且不是保守派,英國有許多出色的演員,角色卻偏偏由一個美國女人來演,在大西洋兩岸,引起爭議。
她問:為什麼是我?對於八十年代的英國政壇,我完全是外人。女導演說:當戴卓爾夫人初涉唐寧街時,也是一個外人,由你來演,剛剛好。
戲由患了老年痴呆的戴卓爾夫人憶述:記憶有點衰退,老態龍鍾,由於是主觀的敍事,她的憶述當然不客觀持平,這就好了,至少堵住了許多影評人嘮叨挑剔的嘴巴。
模仿一口戴卓爾夫人的口音,對於史翠普,反而是最容易的,戴卓爾夫人說話的腔調,喜歡在重音上一字一頓,像唸英詩的「抑揚五步格」(IambicPentameter),學來不難。但把這個女人熊熊燃燒的內涵發揮出來,而且戲的四成,又是退休後的老病之軀,如此一對照,才是難事。
何況史翠普年紀也不小。拍這齣戲,一天要站十二小時,看幾百小時的新聞片,去英國與戴卓爾夫人的朋友和政敵訪談,聽他們說這個女人的剛強和弱點。合演的配角,是幾十個資深的英國演員,個個都做足了功課,越洋挑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對於一個偉大的演員,這是向歷史交卷的千秋萬世之作,將來的墓誌銘上寫着:I'vedoneMrsThatcher,如果成功,是與日月同壽的事。對於觀眾,看梅麗史翠普演這個人物,如同看太陽神登陸月球時太空人出艙踏出那一步時的直播。
戴卓爾夫人講自己的故事,當然純屬「大西方觀點」,她會講到:煤礦工人罷工、福克蘭戰爭、人頭稅暴動,在遠東談判交還一個殖民地的主權,為免影響戲的包裝,當無着墨。
在世界步入文明與黑暗之戰的關鍵時刻,「西方」推出此片,或是一種很含蓄的文化宣傳,展示其魅力四射的「軟實力」。但又怎樣呢?英超聯、碧咸、哈利波特,哪一樣不是「文化霸權」的宣傳物?
你看香港和大陸成億上萬如醉如癡的那股勁。可惜第三世界的「領導人」多半是貪污巨富的獨裁者,或猥瑣平庸的小男人。我希望荷里活有一天也會開拍「曾蔭權傳」、「唐唐傳」、「振英傳奇」,由周潤發梁朝偉什麼的來擔演,這才是我們十四億炎黃子孫的光輝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