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地牌校褸、中華牌鉛筆、冠軍牌牙刷…老字號國貨伴隨不少港人成長,但盛載這些集體回憶的國貨公司卻買少見少。屹立荃灣半世紀的中聯國貨,租約期滿不獲大業主續約,明年3月中光榮結業。公司股東大部份是打工仔出身,他們除依足法例發放遣散費外,還承諾將今年四成純利攤分給全店逾50員工。記者:盧文烈 袁樂婷
於五十年代創立的中聯國貨,植根荃灣區,在沙嘴道及海壩街均設有店舖,1996年大老闆結束沙嘴道店,海壩街店由多名員工接手經營,並易名新中聯,繼續聘請原中聯員工。新中聯國貨共三層,佔地逾3萬平方呎,月租超過88萬元。據了解,佳寶超市去年以3億7千多萬元購入上址物業,新中聯早前接獲通知租約期滿後不獲續租,有店員指,店舖將營業至明年3月中,有說法指最後一日營業是3月19日。
不少貨品八折清貨
記者昨日所見,新中聯國貨正進行清貨大減價,「光榮結業大清貨」的招紙貼滿店內,不少貨品以八折出售。公司負責人昨拒絕接受訪問,而員工對店舖即將結業則顯得依依不捨。任職女裝部的何女士在中聯工作了近40年,她說最捨不得同事及顧客,由於年事已高,明年索性退休。另一名女裝部員工林女士則說同事關係良好,員工之間更情同姊妹,她已相約同事及老街坊,店舖結業後飲茶敍舊。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外務總幹事鄭乃恩表示,工會早前接獲員工反映,指公司即將結業,工會遂與管理層商討遣散安排,工會最初提出按照舊中聯結業時的賠償方案,將公司清貨期間5%營業額,攤分給全部員工,但公司股東指由於新中聯是以兄弟班模式經營,公司未必能有能力應付這筆款項,故建議除按法例發放遣散費及雙糧外,再把全年兩成純利分給員工,最後雙方討價還價,公司最後落實將分給員工的純利提升至四成。
市民趁機緬懷一番
鄭乃恩指出,新中聯部份員工年逾70歲,由舊中聯服務至今超過50年,而公司大部份股東也是員工出身,不少更曾是工會會員,與員工關係良好,因此賠償方案有商有量。他認為,公司願意給予優於勞工法例的遣散賠償,體恤員工,值得讚賞。
眼見老店即將結業,不少市民趁最後機會前來緬懷一番,蘊藏幾代人回憶的國貨,再度成為搶手貨。陸女士由屯門到荃灣掃貨,「今日嚟係想懷舊吓」,她說中聯出售的貨品實用,對國貨公司陸續結束表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