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近期外界普遍「睇淡」人民幣走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圖)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人民幣在過去數年已顯著升值,從短期來看,本港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看法,已由過去一面倒升值判斷,轉為一種「更加平衡」的預期,即滙率可升亦可能跌,不再預期會一面倒升值;然而從長遠看,人民幣仍有一定升值潛力,「至少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比貶值的可能性更高」。
美逼升值有政治意圖
人民幣在岸價(CNY)昨連續第6日觸及每日波幅下限0.5%,並維持高開低收格局,開市中間價較前日跌8點子報6.3342,隨後回軟,收報6.3643,較前日微跌1點子。
陳家強指出,美國對華施壓,要求加快人民幣升值的言論,明顯帶有政治意圖。
他又認為,一種貨幣被低估或高估,貿易逆差並不是唯一因素,即使人民幣在現水平再如部份人要求般,升值高達30%,同樣無法改變美國貿易逆差問題。
人民幣升值近數年已很顯著,他表示,若把內地通脹因素考慮在內,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其實已非常大,故從短期看,市場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亦不會太大。
就人民幣兌美元連續六日觸及跌停,以及人民幣出現貶值現象。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這個現象很好,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好說明人民幣滙率不是受政府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