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胡桃夾子3D》隨意改編自芭蕾舞劇

蘋影話:
《胡桃夾子3D》隨意改編自芭蕾舞劇

對於古典樂迷,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TheNutcrackerSuites),甚至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必定耳熟能詳。由於該劇充滿聖誕氣氛,許多芭蕾舞團都會趁聖誕節推出應景,為許多家庭帶來節日的歡樂。早幾年,兒子上小學的年代,我們一家人連續四年前往文化中心大劇院捧場。但正正是這些樂迷或中產觀眾,對康察洛夫斯基的3D版《胡桃夾子》,很容易滋生不滿。這些樂迷一定要拋開先入為主的期望,接受影片並不是重拍該劇,而是一次隨意改編而成的電影版本,否則一定大失所望。
七十四歲的俄羅斯導演康察洛夫斯基,某程度是荷李活電影全球化的犧牲者之一。他在八十年代初到美國轉拍英語片之後,除早期的《瑪莉亞的情人》和《暴走列車》稍有成績外,其餘影片都無甚可觀,沒有一齣及得上他1979年在祖國拍攝的《西伯利亞史詩》(Siberiade七十毫米製作,足本長275分鐘)。脫離了俄國文學如契訶夫、屠格涅夫的作品,康氏變成沒有根的導演,比熟手技工還不如。以此觀之,《胡桃夾子3D》算是他回勇之作。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