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爆小圈子》
【本報訊】特首選委會小圈子選舉下周日舉行,公共專業聯盟分析了選委會候選人背景,發現新鴻基、長和系等19個地產商均大量派員參選「插旗」。631個已自動當選的席位中,商界人士佔逾七成,共有450人。負責是次研究的黎廣德批評:「區議會選舉有非法種票,家選委喺係制度內種票。」
記者:陳雪玲、林偉聰、黃偉駿
小圈子制度有多傾斜?公共專業聯盟分析今屆選委候選人的背景,發現大商家、地產商及人大、政協等與北京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佔選委候選人近半數,476人更已自動當選或是當然委員,佔1200名選委的四成。
不同界別安插自己友
各大地產商積極在選委會「插旗」,如新鴻基地產有15人參選,包括郭氏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九倉連同集團主席吳光正在內共10人參選;長和系則有8人,包括集團主席李嘉誠及長子李澤鉅。鷹君、怡和、新世界、信德、華懋等財團也派員在小圈子選舉「爭凳仔」。單是來自各大地產商及其相關公司如建築商等,參選者就高達97人。
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成員表示,是次研究對「商界」的定義嚴謹,主要統計財團主要控股人、高層管理人員及董事等,非執行董事不包括在內,否則人數將會更多。
商界屬於選委會的四大界別中的「第一界別」,包括飲食、工商保險等行業,這界別共有300個席位。不過,單是計算第一、第三(漁農、社福等)、第四(政界)界別中,自動當選,且有商界背景人士,已有450個,遠超第一界別的選委總數。換言之,大商家及地產商已成功將集團中人安插在不同界別,如反映社會不同層面的第三界別,180個自動當選者中,70個為商界人士,佔該界別的四成。
「家係制度內種票」
黎廣德說:「區議會選舉有非法種票,家選委喺係制度內種票,少數人化身多張選票,以特權凌駕公眾利益。」他指特首要依附這一小撮既得利益者,令民意不能在制度內彰顯,香港深層次矛盾只會有增無減。公共專業聯盟主席莫乃光批評,外界批評特首選舉是小圈子,「但原來係協調代替選舉」。
黎廣德憤言,商界壟斷、地產霸權是選委會選舉的寫照,唐英年、梁振英像競爭激烈,但最終商界與親中選委兩股勢力仍會整合支持建制派候選人。莫乃光說,泛民在是次選舉派出195人,不過要取得150席亦非易事,因為今屆出現不少隱形左派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