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亞洲開發銀行(ADB)在其半年報告中警告,因全球資金流動性不斷收緊,亞洲新興市場將面對撤資風險,情況與08年金融海嘯後一樣。事實上,今年環球市場極度波動,亞洲以至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表現都未如理想,以10大主要亞幣為例,印度盧比及新台幣兌美元今年以來已貶值13%及3.7%,只有人民幣及菲律賓披索輕微升值,分別升3.81%及0.73%。
亞幣弱 印度盧比最差
其他亞幣包括坡幣、韓圜及泰銖等,今年跌幅亦介乎0.45%至2.65%。除了亞幣,新興市場包括南非、土耳其及波蘭貨幣今年均大幅貶值逾一成,其中南非蘭特更勁瀉18%。
新興市場大都依靠出口支撐經濟,歐美經濟差令需求下跌,對這些國家有直接影響。南韓財長樸宰完昨表示,因環球經濟轉趨疲弱,令貿易額下跌,或會拖累該國經濟放緩。而泰國央行高級官員SinghachaiBoonyayotin日前曾指出,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估計強泰銖情況將會十分短暫。
亞開行:歐債影響大
亞開行報告指,由於歐美債問題擴大,面臨衰退的風險增加,東亞地區難免受到衝擊,預料經濟增長緩和,但中國仍是保持經濟增長最高的地區。報告續稱,歐債問題影響東亞新興地區的貿易及金融,令中國出口減少,但由於內需持續增長,加上今年內地經濟增長已有9.3%,故將明年增長預測由9.1%削至8.8%。然而,該行高級經濟師庄健坦言,中國明年的貿易盈餘將會繼續收窄,預料人民幣兌美元有貶值壓力。
儘管新興貨幣貶值,但由於息口較高,這些國家發行本幣國債仍受到投資者追捧,就連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及紐約梅隆銀行亦多次表示看準這些市場。NatixisAssetManagement定息投資部主管BrigitteLeBris指出,新興市場國債孳息平均達6厘,是美國國債回報的3倍。截至今年第三季,東南亞新興市場發行的本幣國債總值8290億美元,按季升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