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 - 陶傑

「造勢」 - 陶傑

香港「選」特首,抄襲台灣選總統的「造勢大會」;而台灣的「造勢」,又是抄襲美國人遊戲。
可是,人家「西方先進國家」,並無這類「造勢大會」──即候選人出擊,眾星拱月,找些「重量星級」人物圍繞四周來硬「造勢」。
不錯,人家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準備大選,開黨大會,爭取得提名,從甘乃迪到列根和奧巴馬,會在台上演講,本來就是魅力型的強人,不然不會從詭譎翻波的政海冒出來,然後,老婆子女,政黨好友帶着國旗、氣球,站上台,手牽手──因為美國人是一個開派對的民族:感恩節、平安夜、慶除夕,戴着五綵的帽子、吹哨子,童心未泯,一片喧喜之聲,這等場面,西方白人有他們的傳統,自然而歡欣。
遠東的國家一模仿,總感到不自然。若一個人有勢,天生已具七八分,一個人站在台上,開腔演講之前,故意先靜默五秒,目掃全場──戴卓爾夫人就有此等本事──這個人的「勢」,天生就在那裏,像一片磁場,近我者懾,狎我者死,而不是像三五歲的兒皇帝,奴婢從僕,一陣喧騰,沐浴更衣,把他放上寶座。溥儀在皇宮裏不也千騎出巡,萬官來儀?一副尖削猥小的儀容,這般蚊型小傢伙,天生不是吃這行飯的,任憑千萬人再喧嘩打造,也成不了勢。
中國人社會不是不可以模仿,可以的,但要小心鬧成農村辦喜事鬧新房式的人來瘋。台灣選總統的「造勢」,已經是二手,香港人再抄襲,淪為三手,與香港的「國情」結合,容易變成「星光燦爛賀台慶」或者「星光熠熠耀保良」之類的電視綜藝騷。
這樣一來,壞了。候「選」人A,由於站台的明星將猛,節目再不怎麼樣,也硬生生的站成一台慣性收視的TVB,小農師奶觀眾大呼:嘩,這個台有汪明荃、林峯、郭羨妮、薛家燕呀。另一位候「選」人,節目的「欣賞指數」較高,即刻變成ATV。
這就是所謂「民望」了。西方的民主,很深奧的。模仿一點皮相,尚且如此吃力,何況內涵。這個世界,你是你,我是我,不一樣的,如同看探戈,必定是南美洲的人跳來激情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