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花有百日紅 - 盧先亞

好不主席:花有百日紅 - 盧先亞

談完了「加薪」,就該要說「花紅」。對於大部份的打工仔而言,過去「花紅」可能是每年的意外驚喜,但今日往往不過就是意料中事。其實很多公司早將約定俗成曾幾何時的例行公事──「雙糧」以所謂「花紅」代之。美其名的原因,還不就是以可變應不變。
不過始終受薪階層都會有所預期,若然預期與事實出現落差,難免會對他們的士氣造成打擊,甚至會影響去留。將心比己,若然公司同事已有離心,再者老早知道花紅無望,使鬼同我哋捱到過埋年先走!
前文提到,「加薪」是基於對未來環境的預估作出調整,可以說是瞻前的;那麼「花紅」其實是因應表現,論功論勞行賞責在兌現。前者睇餸食飯,後者埋單計數。如此類推「花紅」好應該按照勞資雙方的理解和期望共同落實,而非事過境遷才來討價還價。

持盈保泰減「花紅」

好些企業會以經濟前景不明朗,所以要未雨綢繆持盈保泰為由減發「花紅」,反正時艱未到已然共度。在我而言,別人營商的方法無可厚非,只要往後市況好轉能夠真的做到有減有加就得。
講開又講,幾年前亦曾有記者問及當年公司花紅發放的情況,我嗰陣有問必答,仲要言無不盡,其中提及有優秀員工(絕對不是我)獲發最高比例的好幾個月薪金。其實如此額度,和投行動輒以十數月計的花紅比例,簡直是差天共地。不過,相對其時公司業務剛上軌道,只能推出被譏為「一生一世(13或14個月糧)」的刻板(而不刻薄)做法,已是很大進步。
不過報道出街,卻成了平均加薪幾個月!全體同事當然喜出望外,之後知道是空歡喜一場,群情洶湧在所難免。始作俑者除了要向人力資源部門請罪,差點還要登報澄清,再加全世界下午茶先能夠擺平。所以之後學乖了,舉凡與傳媒話題,涉及有關薪酬數據或資料,雖未至於三緘其口,但肯定是模稜兩可,還要勞煩公關同事密切追蹤跟進以策萬全。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