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啦,無一件事咁震撼,咁悲傷!」年近九旬的花園街攤販元老邵伯,坐在花園街街角生果檔前,目光遙看街尾,正是日前奪去九條人命的火場,燒焦味仍乘風撲鼻。一生在花園街打滾的邵伯無限感觸,排擋見證其畢生努力,靠雙手養活一家十餘口的血與汗:「咁多年來排擋多咗,人情味卻少了。」
華燈初上的花園街,剛歷火劫的檔販忙於收拾殘局,街頭卻別無異樣,小販叫賣聲此起彼落,花園街與旺角道交界,編號137排檔前放滿「舊橙」,一老翁咪着眼閱報,不時遠望街尾封鎖範圍內警察消防活動,並留意相熟檔主下落:「我一生同花園街已經無法子分割開。」,老翁叫邵珠培,今年89歲,人稱邵伯,相信是花園街最老攤販。
邵伯年幼時跟父母由增城來港定居,父親不久便撒手人寰,母子相依為命。1939年,二戰揭幕,18歲的邵拿着叔叔給他娶妻的錢,在花園街40號開米舖「品興隆」,前舖後居:「我娶老婆用咗2,000蚊,剩番3,000蚊開舖,我租埋出面排檔賣雜貨。」
競爭激烈磨擦日增
「嗰時排檔疏落,隔四五個舖位才有一個,同行間好互相照應,排擋數目自八、九十年代劇增,至10多年前成旅遊景點後,更佈滿整條花園街。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磨擦增多,各家自掃門前雪。」
邵伯透露年輕時妻子看舖,自己與三個伙記並肩騎單車四出送米,朝6晚12,種種辛酸均一笑帶過,最難忘是戰時搶米潮:「試過一日賣幾百擔米,米價上漲我冇加過一毛錢。大家都係街坊,幫咗人,佢哋會記得,和平後街坊繼續幫趁,大家都叫『米佬』,有乜事大家打聲招呼,幫得到都會幫,有爭執,大家各退一步。」邵伯憑雙手養活了三子兩女,和多名子侄。
12年前米舖結業,邵改在排檔賣生果,他每日凌晨三時起床訂貨,朝八開舖,晚九收檔:「個個都叫我唔好咁辛苦,但我慣晒,見吓街坊會開心啲,又可以幫吓屋企人。」上周三慘劇卻令他痛心難過:「嗰朝我碗麪都食得一半,個心好耐未試過咁唔舒服。其實政府早就知呢個後患,但由得啲排檔越開越多,唉!」
政府希望朝桁晚拆,同行反對,邵欲言又止:「最緊要係大家好,唔好再出現同類慘事,做人唔可以淨係諗自己。」晚上九時許,邵伯把燈關上,拖着因長期站立而患靜脈曲張的右腿走上歸途。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