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邊境禁區內的蓮麻坑河岸,面臨屋宇發展威脅。城市規劃委員會漠視環境局等政府部門對蓮麻坑河兩旁生態的高度關注,在村民強烈反對聲音下,該會主席、發展局常秘周達明更主動建議將河岸兩旁緩衝區的規劃用途,由「自然保育區」降格為「綠化地帶」,為發展丁屋土地儲備大開綠燈。多個環團批評城規會主席的做法不尋常,已決定聯署反對有關決定。記者:蔡建豪
蓮麻坑河為多種稀有魚類提供棲息地,漁農自然護理署將該河定為全港33條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之一。早前提交有關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意見時,環境局及漁護署也建議將蓮麻坑河兩岸20米緩衝區劃為「自然保育區」,避免土地發展申請破壞河溪水質及生態系統。
位處邊境禁區內的蓮麻坑,內有一條村落,根據06年的人口普查數字,村內只有80名村民。不過,城規會的文件顯示,該處未來十年對丁屋的需求竟高達900間,還有逾百間丁屋可能提出重建申請。龐大發展背後需要大量土地供應,也是村民反對將蓮麻坑河緩衝區規劃為自然保育區的最大原因。
身兼城規會主席的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周達明,於今年9月8日舉行的城規會會議中,主動推翻環境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的意見,提出將蓮麻坑河岸的規劃用途,由「自然保育區」降格為「綠化地帶」,意味村民將可於降格範圍的9.5公頃土地,申請興建小型屋宇,河溪也面臨生態大災難。
五環團聯署反對決定
綠色力量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等多個環保團體,炮轟城規會主席主動提出降格建議的並不尋常,是欠缺理據及失當。環團代表曾於上月11日在申述會議上,提出降格無助保育環境,但城規會當日未能制止在場村民不斷叫囂和滋擾,打斷環團代表的發言。
五個環團已準備向發展局及城規會發出聯署信,反對城規會的決定,認為這次事件為天然河溪保育立下一個壞先例,期望約見有關官員面談。城規會發言人回應指,是以集體負責制運作,未有正面回應主席是否有權提出降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