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經濟專家先群起猜一猜,會議將為明年經濟確定調子到底是鬆、是穩還是緊。今年在內外經濟前景難言穩定的大勢下,大家幾乎一面倒指穩經濟已成首要任務,控通脹變成次之。
的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指數較10月跌1.4點至49,是自09年3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跌落到代表經濟擴張的50以下,為中國經濟增長響起警號,11月新增外滙佔款又意外下降。
加上金磚盟友印度與巴西兩國都為穩經濟而減息,放棄遏通脹,中國又豈能不動,減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大勢。
三頭馬車 兩隻脫腳
值得一提,11月27日在北京九華山莊舉行一個內部討論會,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有左右大局作用,因為,出席會議的有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統計局、工信部等部門的高層人士,他們就2012中國經濟形勢作分析,研判明年經濟形勢和政策取向。
會議說明是內部,即任何建議都應先向中央領導提出,預先張揚實有越俎代庖之感,政治不正確。不過,對後市看法倒可分享。
昨日內地傳媒引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在會上講話中,用「最糾結的一年」來歸納2012年經濟局勢。他認為,全球經濟低迷狀態難突然改變,影響中國出口與內需。
侯雲春所言代表拉動中國經濟「三頭馬車」即固定資產投資、出口與內需,其中有兩隻馬脫腳,此刻,大家一定深信中央宏調之手沒有道理不鬆。
不過,小民就認為大家要記着總理溫家寶的「微調」論,中國高官過往在執行政策,慣用一死即鬆,一亂即收的手法,令政策原意偏離,好事變壞事,4萬億元人民幣救經濟大計趨化資產泡沫,部份地方官為自身政績借力谷地方GDP,因而造成高危的地方債,不就是擺在眼前例子,這些中央怎會不知,只是管不管問題。
貨幣財政政策料微調
中央吸取經驗,小民相信明年貨幣政策只會動態「微調」,人行會續減存款準備金,目的是讓銀行多一點資金運用,一來銀行可配合中央向中小企等行業針對性借款,二來免得銀行愛「寬貸」的性格難改。
而財政政策又相信,政策亦會動態「微調」,同時亦會針對出口與進口,因為活了經濟,才能夠谷起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