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類拔萃,她普普通通。他漂亮,她平凡。他被眾星捧月,她則獨處一隅。後來,他去了北京大學,她在上海大學。幾年過去,同學聚會。她見到他,結結巴巴,北京,生活,難嗎?他笑笑:沒你,有點難。
這個,據說就是愛情小清新,有那麼幾年,我們的社會文藝,常常就是這種調調,另外加點唯美派的同性戀。但現在不流行小清新了,現在流行「毀掉小清新」。
甚麼叫毀掉小清新呢?比如給上面這個故事,加一個這樣的結尾:聽到這句話,她濕了。
愛情遇到黃色,讓你清新!這個時候,你百感交集嗎?
我有點。看電視劇《反擊》(StrikeBack),從第一季看到第二季,我的感覺就是,「毀掉了小清新」。《反擊》是孫甘露老師在飯桌上推薦給大家的,他說,你們沒看嗎?我們當晚就去看了。
《反擊》第一季六集,由英國Sky1隆重推出,根據前英國空軍特勤隊SAS成員ChrisRyan的同名暢銷書改編,兩集一個故事,但在兩個男主人公中間有一個中心懸念串聯。
一開頭,特別令人驚艷。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Porter和Collinson等一隊SAS人員,在伊拉克心臟地帶進行一次難度系數很高的營救人質行動。這段引子拍得緊湊流暢,馬上讓我們重溫了當年第一次看到《24小時》的熱烈心跳,而男主人公也很快在網上被人稱為英國小強,對應的就是我們熱愛的美國小強傑克鮑爾。但這次人質解救計劃變成了一次損失慘重的行動,Porter失去了兩個戰友,而且之後七年,他自己也一直生活在內疚的陰影裏。
為了避免劇透,我不再描述《反擊》的劇情,電視劇令人感到最清新的地方,和《24小時》一樣,就是對戰爭作出了一點政治諷刺,而不光是人道反思,類似愛情小清新故事中,不再是車禍和白血病當道。這方面,《24小時》做得還真不錯,把幾任總統都拖下過水。而《反擊》一出場,讓我們感覺這部英國劇集可能會比《24小時》走得更遠,因為時不時地,我們看到,英美盟國關係的不對稱,美國的霸道和英國的屈辱,所以,第一季結束的時候,網上有很多預測,媽的,下一季英國要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了!
但是,我們影迷都天真了,影像不過是政治的一個小投影,小清新總會遭遇色情的壓力,《反擊》第二季,已經不再是英國電視劇,Sky1雖然在,當家的卻是HBO了,英劇變了美劇,導演換了,主角換了,而且,美國也不霸道了,入侵伊拉克,有原因。
甚麼原因我是說不清楚,但是,看看《反擊》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的變臉,你懂的。
可是,話說回來,問題的重點,還不是這個變臉。最令人糾結的是,雖然英劇變了美劇,但是美劇那種快節奏,包括捨得讓主角一個個地死,捨得給主角一場場的福利床戲,對於觀眾,是有催眠力的,這就像,我們看《24小時》的時候,再多的反恐反思,觀眾還是願意美國小強活下來。電影的道德,常常就是高科技的道德,是技術的道德,是力和美的道德。
所以,小清新的佔領,到底得多強大,才能改變美劇?這個,我們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