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楊凡新書《楊凡時間》後打電話給他:「這才是本書。」
已經好久沒看見這麼內容和裝幀都考究精緻的一本書了。楊凡在「蘋果樹下」寫他的經歷寫他的電影,文字叫人驚艷。一星期寫一篇,竟追了二十個星期,二十篇成書,便是這本《楊凡時間》。
書中記載的,是香港最美好的一段流金歲月,一張鍾楚紅張曼玉的校服劇照,看了真是恍若隔世,還有林青霞、張艾嘉、張國榮、吳彥祖,回首當年,當事人和旁觀者,都有相同的留戀。
然而更好看的,還是楊凡的叙述文字,閒閒散散中,處處星光閃耀,火花迸濺,可見在貌似隨意的筆觸背後,都有精緻的預計和埋伏,少一點人生閱歷,少一點文字功力,豈又有如此效果?
所以,在看那一段香港流金歲月的同時,也享受楊凡講故事的技巧。一篇《旭龢道一號》,可以拿去給學生作散文範本,學得三四成,寫作敍事的能力便突飛猛進,長大了一個不留神做了港官,見人說話,便不會像今天香港官場中人那麼尷尬窮困了。
楊凡有許多精采的經歷,交了許多精采的朋友,然後用精采的文字,記下了精采的人事,寫了這本精采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