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所見,A股回吐仍影響不了港股,尾市期指更急抽,相信日內港股仍有力再上。歐洲基本面是沒有改變,但七國央行提高流動性,改善了緊張氣氛時,最低限度已令空倉大舉收斂,向下動力亦略減。
除非外圍再有「黑天鵝」事件,否則短期內難有大跌的水位。再者,恒指挾高1000點,打亂了部份長倉的資金部署,如大市再要挾高,部份資金仍要被迫追貨。我認為整個12月的轉捩點仍要看歐盟峯會的結果,但氣氛暫轉好時,不夠信心者寧輕裝上陣或隔岸觀火,暫亦不宜過淡。
正如上周所言,市場氣氛令新股市場轉暖,不過,始終未回復當日新股熱爆的光景,因此投資者出擊新股仍傾向以大型股份為先。由於內地開始放水,雖未見立竿見影之效,但中線而言,對A股都是有回暖的作用,對保險、金融等板塊是有利。除了新華人壽(1336)外,海通(6837)亦可望受惠。
海通零售勝中信證券
提及海通,不少投資者會想到中信證券(6030),而且中信證券上市後股價一直表現不錯,海通同樣惹來憧憬。當然,如果貨比貨,大家會直接用兩者的PB、PE去比較,但我則反而會從業務上的分野去分析。
位列「二哥」的海通跟中信證券的定位不同,中信證券主打上市項目,而海通則零售做得比較出色,目前已擁有400萬個零售客戶及1200個機構及高淨值客戶,證券及期貨收入佔總營業額的九成,尤其是在內地近年迅速發展的融資融券的範疇上,增長最為迅速,生意額比同儕高出不少。
我相信在內地的證券改革下,融資融券的開放亦是大勢所趨,海通既有的發展優勢可望持續。今次集資所得用於海外成立或收購證券業務,向外增長潛力惹憧憬,而集資成功引入美國私募基金華平投資集團、日本中央三井信託為基礎投資者,反映市場仍看好其前景。
陳永陸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