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福利署撥款5,000萬元設立的「創業展才能」計劃,成立10年來,至今動用了4,600萬元。社署稱計劃仍有餘款,只因審批每項申請時相當審慎;立法會議員則批評,社署應檢討是否審批過嚴或吸引力不足。記者:陳凱迎
獲社署上述計劃資助的小型業務包括清潔、生態旅遊、餐飲服務及咖啡店等,規定每項業務的員工中,有至少半數為殘疾人士;計劃至今創造770多個就業機會,當中逾550個職位為殘疾人士而設。
社署:我哋唔係成效低
計劃至今已有10年歷史,社署總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林偉葉表示,獲資助的70項業務中,已有14項因蝕本或租約問題而結業,主要涉及零售業務。另外,計劃規定每項申請的最高資助額為200萬元,但70項業務平均每項只獲撥款約65萬元,故計劃至今用剩約400萬元。
林偉葉不認同計劃審批緩慢,「我哋唔係成效低,只係每個審批都好審慎處理」。她又認為近年獲計劃資助的業務及獲聘的殘疾員工減少,主要受商業環境影響,與計劃性質無關,「用一至兩年數字去評估成個計劃,唔太公平」。
但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社署批出的業務數目過少,「會唔會係審批太緊呢?抑或係社福機構冇興趣?」他亦認為,政府倘有心推動社企輔助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應幫助他們應付經營上難題,尤其是日益上漲的租金問題,他建議可在政府物業撥出空間予社企廉價租用,減輕他們的經營壓力。
今年的施政報告宣佈為「創業展才能」計劃注資一億元,林偉葉表示,計劃資助期將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其間每年每季要呈交營運報告一次,以監察營運情況,資助期過後須以自負盈虧方式繼續營運,申請資格亦由原來要求申請機構有五年社會服務經驗,縮短至兩年,預料申請數字會因此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