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陰霾不散,新盤開售反而越開越多,反之開價,則越開越低。發展商新盤的競爭對手除跨區的同級新盤外,更可能包括發展商本身其他的貨尾盤,因此新盤開售的競爭壓力,已全方位滲透。
從最新的銷售數字顯示,近期兩大主要新盤銷情未算太差,雖然如此,其銷售速度明顯開始放緩,至於其他區域規模較小的新盤,銷情則稍欠理想,個別發展商開始面對現實,並已將新盤售價作較大幅的調減,以催谷銷情;相比之下,兩大主要樓盤的推盤策略,無論從市務公關及定價方面,都極之進取,故其他新盤的銷情,肯定會被攤薄。
樓市高峯時,一個逾千個單位的大型新盤,開售後兩至三日內已可全部清貨,直至近期,同類型的新盤,最少都要賣一個月以上,才有機會達至接近售罄的目標,但時至今日,要為大型新盤清倉,需時可能要兩個月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發展商接連推出大盤的舉措,甚為罕見,兼且這種「殺雞取卵」式銷售策略,很快會榨乾市場的購買力。事實上,現時一手盤的成交量中,其實有相當部份是來自二手市場。基於此一因素,現時部份區份的二手成交量,已跌至較金融海嘯更差的境況。
購買力率先被透支
現時主要發展商已預售明年的樓盤,倘該等樓盤又能成功清倉,那麼下年樓市很難不急插,原因是該等購買力,全部是透支而來的。一手購買力提早消耗盡,樓市則僅靠早已成交萎縮二手市場支撐,情況實在令人擔憂。
當下發展商賣樓套現心態,就好像預知火災即將來臨,故大家不顧一切,趕快離場。很明顯,現時走火通道已太多人,意外隨時有機會發生。
何熊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