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 - 高慧然

《賽德克巴萊》 - 高慧然

看了《賽德克巴萊》上集《太陽旗》,甚失望,但我仍會去看下集的,因為我喜歡霧社事件這個題材,我喜歡故事本身。
據說魏德聖拍這部電影耗資七億台幣,看了電影就明白了,他用了大量篇幅去描述殺戮場面,場景浩大,人物眾多。可能因為這樣,人物難免變得簡單平面,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交流顯得簡單粗礪,觀眾沒有太多機會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對電影中人物的命運也就很難產生深切的關注,更難引起共鳴,對霧社事件的爆發甚至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太陽旗插在島上二十年,日本人由最初的強權入侵,變成後來的文明浸淫,在島上建橋、辦學校,讓原住民的孩子與日童一起上學,於是,新一代的島民不但有賽德克族的名字,也有日本人的名字,會說兩種語言,在世代相傳的信仰與日本人灌輸的文化、文明、價值觀之間左右搖擺,不見得痛苦,更多的是迷茫。在這樣的背景下,老一代勇士莫那魯道的所謂隱忍與後來發動的血腥屠殺缺乏邏輯上的合理性,當然你可以說他是為信仰而戰,可他們手刃的敵人事實上是日本平民、教師、婦孺。新一代勇士巴萬的殘暴則只能歸咎於基因了。
如果說霧社事件具爭議性的話,偏愛此題材的魏德聖不是解決了爭議,解答了疑問,反而令它的動機和成因變得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