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開放,一定記得要去看看。」已故文學家巴金的故居,昨起試開放半年,成為不少上海市民的熱門話題。巴金女兒李小林從原來住戶,「榮升」為巴金故居館長。她力求故居一切按原樣呈現,讓每一位走進小樓的參觀者都能在巴金家中,找尋這位文壇巨匠的足迹和氣息。
巴金自1955年9月舉家遷入武康路113號寓所,居住長達半世紀,並在該處寫下小說《團圓》,及《傾吐不盡的感情》、《讚歌集》等多本散文集,繙譯《往事與隨想》等名著,及完成其晚年最重要作品《隨想錄》。故居曾有眾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出入,也見證了他後半生的悲歡。他在這含淚送走自己摯愛的妻子,也在這盡享天倫之樂。
「不對,這個原來不放在這裏。」李小林對每個細節都毫不馬虎。巴金2005年去世後,市政府於2007年啟動巴金故居紀念館籌建工作。該幢房子建於1923年,由一棟主樓、兩棟小輔樓和一個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主樓是座花園住宅,細卵石牆面,為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今年7月,故居進行全面修繕,力求「修舊如舊」,屋內的門、樓梯、吊燈裝飾及門窗把手等,均予以保留,沙發、桌子、書架也按原樣置放。紀念館預明年5月1日前後正式開館。
上海《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