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請倪匡兄夫婦去流浮山吃魚的,但路途太遠,擔心倪太病剛癒受不了,最後還是決定去較近的鴨脷洲魚市,那裏可以在樓下買魚,拿到樓上的熟食檔去煮。
一到,倪匡兄看到那些野生的游水魚,雙眼發光,有一尾比目魚方脷,大小剛好,姿態優美,魚販不斷地推薦。
「你翻開來給我看看。」倪匡兄說。
魚販照做,腹部有黑色的斑點,他看了微笑走遠。
「幹嘛?」我問。
「真正的方脷,腹部是粉紅色的,有黑斑的肉一定硬,萬試萬靈。」他回答。我聽了咋舌,什麼魚,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看到海中蝦,對路了,一大盤才賣一百塊港幣,他處絕對買不到。
有一尾紅斑,甚是難得,雖貴,也便宜過海鮮餐廳多多聲。再來一大堆石松滾湯,一共有六七尾,高級得很。中間還夾了三條黃腳鱲,雖不像流浮山釣的,只是網來,不過也是野生,比手掌還大,也買下。
迷你象拔蚌也要了,肉應該比大型的加拿大象拔蚌柔軟和爽脆。
見有螃蟹,問要不要,他搖頭,說咬不動了。
一直要找那種叫油惑的方形小魚,上次來試過,香甜無比,但怎麼看也看不到,當天我們去時已是晚上六點,太遲了。
有一尾淺黃色、帶直條紋的魚,一斤多重,問叫什麼?魚販回答為皇帝鱲,倪匡兄笑說:「七十多歲人,還有沒見過的魚。」
拿了一大堆勝利品,走上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