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遇上意外後無人施援致死,已非首次發生,其中佛山女童「小悅悅」事件一度喚起國民關注。然而,熱烘烘的迴響過後,全國各地仍不斷發生「小悅悅」事件翻版,有學者直指這是內地法制不全,幫人者反被人誣告後引發的惡果。
10月13日,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遭兩輛輕型貨車撞倒輾過,她受傷倒地七分鐘內,有18名路人經過卻無一援手,只顧趕快離開現場,最後小悅悅被一名拾荒老婦救起,然而她傷勢太重,延至八日後終告不治。
救人反被判罰款
事件引起國內極大迴響,佛山、廣州等地均有不少民眾發起遊行,要求國民拒絕冷漠,但類似事件仍然再三發生。山東一名5歲男童,上月31日在父母經營的店外玩耍時,被鄰舖拆下屋樑壓傷,由於救護車未至,母親抱着傷者在路邊磕頭,希望有好心司機載往醫院,但無一援手,男童傷重不治。
中國政法大學客席教授王友金表示,路人不肯施援,主要是南京「彭宇案」中,救助在路中跌倒老人的青年彭宇,反被指是肇事者被判罰款,令民眾認定法制不健全,不會保護好心人,故法制一日不改革,有關觀念便難以消除。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