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9月底起人民幣滙率升幅顯著呆滯,本港離岸人民幣價(CNH)更出現「倒掛」(較在岸價CNY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放慢加上監管當局嚴查,透過信用狀貼現及銀行實體貿易證明,令在港跨境貿易結算量持續減少。消息透露,金管局今日公佈的10月份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滙款總額,會較9月份錄得按月下跌情況,是自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操作以來,第3次出現按月下滑紀錄。 記者:劉美儀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包括人民幣存款及跨境貿易結算等按月統計貨幣數字,10月份數據將於今日公佈。有關跨境貿易結算滙款總額,包括參加行經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或以境內代理行渠道進行的跨境貿易結算量。
今年第三度下跌
前年7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啟動,資料顯示,今年2月份及7月份,本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均曾按月下跌,跌幅分別為19%及27.4%,9月份有關數字為1906億元人民幣,當局指兩次跌幅均是季節性因素造成。
消息指,本港按月跨境貿易結算下降,最主要與CNH倒掛,以境內CNY購人民幣價格更便宜,故收貨的進口商寧選滬而非本港結算,而昔日因CNH強勢,而在港以較高價沽人民幣賺取差價的意欲,亦同時消失。
一大型銀行主管說,以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價為例,目前1年期以下,與CNY現貨價已完全平水,即期內市場對人民幣全無升值預期,由套息交易(carrytrade)拉動實體結算興趣的空間既消失,跨境貿易結算額向下亦不為奇。
另一銀行業人士表示,因升值憧憬,去年下旬,市場存在大量以信用狀等滙票貼現方式,或以人民幣現金作抵押融資而進行的跨境貿易結算,但隨着當局加強審查,銀行合規貿易的第3方支持文件,有關需求已不復再現。
貿易流更趨平衡
不過,對於貿易項下滙入內地的人民幣,與滙出本港的佔比拉近,不再形成人民幣一面倒流出本港持續增加局面,以至本港人民幣存款或跨境貿易結算回落,無論從內地監管、金管局以至銀行界,均認為此舉更符合貿易流更趨平衡,及人民幣業務循環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