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太陽能產業鏈今年在供應過剩打擊下一沉不起,鑑於太陽能板及電池價格每下愈況,不少太陽能企業被迫減產甚至停工,太陽能股亦慘成「地底泥」。發改委認為,太陽能生產商五年內將減至15家,意味供過於求問題即將解決,刺激太陽能股強勢反彈,龍頭保利協鑫(3800)即彈升逾10%。 記者:陳韻妍
彭博資訊報道,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指,由於太陽能產業供過於求,部份製造商已經減產或停工,五年後,大型製造商數量可能不到15家,但他坦言,要消除過剩產能,應由市場自發進行,由政府下令整合是不切實際的舉措。
生產商將減至15家
內地一家大型太陽能企業負責人向本報稱:「每個行業都要經過好激烈嘅競爭,太陽能產品價格自今年5、6月開始一路跌,好多公司都已經散晒,近排太陽能板同電池個價都喘定咗,需求仲大番,相信市場已經到底,要調整嘅都調整晒,未來太陽能嘅主要市場將會係亞太區同美國,歐洲經過歐債後已經冇錢,唔會再係太陽能嘅樂園。」
太陽能電池及電池板的新產能湧現,今年來太陽能電池板現貨價格大跌40%,累及Solyndra等三家美國太陽能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追蹤17家太陽能股的彭博大型太陽能指數年中以來已暴跌62%,本港多家太陽能股亦「無運行」,卡姆丹克(712)及陽光能源(757)今年累跌59%及54%。
明春產品價料穩
陽光能源主席譚大華對本報表示,太陽能企業數目減少當然是利好消息,意味供應將逐步下降,太陽能產品價格將穩定下來,現時是太陽能產業最困難的時刻,相信離谷底不遠。
有歐資分析員認為,即使中央不下令太陽能產業整合,行業本身都會自然進行淘汰,「估計好多有現金流問題嘅企業都過唔到冬,12月同1月應該執得嘅都會執」,估計太陽能產品價格要到明年春季才會正式穩定下來。元大證券亦指,雖然卡姆丹克等太陽能股短期仍要面對售價下調的壓力,但隨着中國和日本新增需求出現,加上歐洲市場復蘇,中長線仍看好行業前景。
產能過剩問題有望解決,太陽能股再次發亮,保利協鑫升10.4%,創一個月最大升幅;興業太陽能(750)亦彈9.1%;卡姆丹克升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