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區選種票醜聞揭露選民登記制度千瘡百孔。民主黨發現,北區其中五個選區的選民登記冊,有逾2,000個相同的選民名字,估計同名同姓的選民有近5,000人。該黨立法會議員黃成智質疑同名同姓選民太多,擔心部份是重複登記與投票,要求選舉事務處徹查。 記者:黃偉駿
民主黨在北區抽查泛民參選的5個選區的選民名冊,包括聯和墟、粉嶺市、祥華、華都與天平東,發現多達2,000個相同名字。其中兩個不同選區同時出現的選民名字有1,376個,在同一選區不同票站出現的選民名字有620個。
十七個選區抽查五個
黃成智指不少同名同姓個案惹人猜疑,例如有3個同名同姓的選民,出現同一幢大廈不同樓層;4位同名同姓的選民,分別居於天平邨4幢不同大廈。最誇張是其中一個選民名字,出現在全部5個選區8個票站,共9個登記地址。
負責調查的民主黨天平東落選者梁玉祥稱,只將英文譯音相同或中文寫法相同的名字才定義為同名同姓,結果發現2,000多個,估計若統計北區全部17個選區,會找出逾萬個相同名字。
黃成智質疑同名同姓的選民數目太多,擔心有人舞弊,重複登記或投票,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並準備向選舉事務處投訴。泛民在該五區只勝出1區議席,在祥華與天平東分別以164票與78票落敗。
審計署長鄧國斌認為,須就選民登記制度再做審計調查。該署06年報告指出,現制度只依賴市民主動申報住址,存在種票漏洞。當年署方建議選舉事務處所屬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抽查選民申報的住址,對方卻稱資源有限。事後署方未做第二次調查,未知政府如何跟進。
張達明新舊屋「兩邊住」
昨日有報道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張達明去年搬往九龍露明道,但選民登記仍報住海怡半島舊居,並在該選區投票,有「種票」之嫌。張達明向本報解釋,現在同是新舊居的業主,搬屋期間「兩邊住」,主要住在新居。
他強調法例無規定選民搬家後須於指定限期更新住址,與種票完全是兩回事,否認「嚴人寬己」指控,「搬屋好多嘢搞,我連銀行信用卡地址都未得閒轉。種票係講緊選民登記冇住過嘅地址,我冇評論過搬屋未轉地址嘅個案。」他質疑有人欲轉移視線,淡化區選種票猖獗、選舉事務處監管不力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