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必不「穩」 - 陶傑

變必不「穩」 - 陶傑

中國的易經,是很厲害的學問,不但打麻將,讀一點易經,也不但會占卜,而且能識別真偽。
易經之易,講一個「變」字,這一點,三歲小孩都知道,易經是一本研究「變」的通書。
什麼叫做「變」?一名特首候選人,提出一句口號,叫做「由心出發,穩中求變」──由心出發,不會由腋窩出發的是不是?
所謂穩中求變,用易經來驗證一樣有問題。
易經對「變」的研究很深刻。易經的八卦,通常指「經卦」,除了經卦,還有兩兩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兩個經卦叠起來,叫做「別卦」。
易經的基本原則,「周易尚氏學」說:「八卦圓佈四方,各有其位,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先天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一陰一陽,相偶相對,乃天地自然之法象,靜而無為。」
靜而無為,不是永久的狀態,因為陰陽相對久了,必定相交,相對是靜的,相交,就是動了。香港有一個報老闆說過:Ilikemakingtroubles就是這個意思。
別卦之中,有一組極為特別:本來,乾天在上,坤地在下,天地相對,這是原始的「和諧」狀態。
但相交就是變。別卦中的「否卦」,是乾卦在上(三條連線),坤卦在下(六段斷線),上天下地,不是正常的秩序。不,天地不相交,無以滋生萬物。必須顛覆,倒過來,地在上,天在下,三根斷線在上,壓着三條連線,此一逆變,就是「否極泰來」。
易經研究「變」,否極泰來,就是「變」中大者,天地顛倒,陰陽相錯,這此一乾坤大挪移之巨變,怎會「穩定」?天地陰陽,互為依存,但又互為對立,宇宙萬物,吉凶禍福,「變」是必然的,凡變必是顛覆,顛覆必定「不穩」。易經是警告後世的弱智中國人:不要以為,任何帝皇極權可以千秋萬代的,「穩定」下去,貧富懸殊、尊卑秩序,終必要打破。
世間萬物,決沒有「穩」的變。以「穩」為前提,絕不可真正的求「變」。真正的政治家,是變而不怕不穩──英國的戴卓爾夫人,變革,變出鐵路、煤礦罷工,變出工會暴動,變出社會示威動盪,但她不怕,帶來了八九十年代的中興。
特區政府在奢談「通識」。易經就是通識的手冊,看看特區中環精英一陣陣的喧嚷,這個地方,哈哈,只有通Hea,或者都病了:通Sick,還能有什麼「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