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報告指出,本地大學畢業生,三成月入少於9000元,當中一成更是月入少於5000的「貧窮族」。「高學歷換來低收入?」在文憑量化寬鬆的今日,大學畢業還算得上高學歷?
有年輕人看準父母不惜一切,只要子女能繼續讀書的死穴,以讀書作免死金牌,拖延時間逃避現實。這種思想態度,為日後的失敗打好基礎。
在香港現時「全民就業」的情況下,只要肯正經搵工,怎可能月入少過5000?之所以成為「貧窮族」,是他們的選擇,與人無尤。說來奇怪,時下年輕人對被稱為「貧窮」毫不介懷,還打正旗號作「身份象徵」,大條道理要政府及社會各方支援。
話分兩頭,畢業生剛開始工作時,人工多少,不應該是搵工最大考慮,9000元是多是少,用甚麼準則來量度?不過餐飲業請初級侍應亦有此數目,而且完全不講求學歷,只要肯做就得。如果讀大學不是為對知識有渴求,只是妄想讀完如同買了保險,日後可以靠它搵份筍工,自欺欺人負上一筆「學費債」,浪費寶貴光陰,嚴重浪費社會資源,TotalLoss莫過於此!
有學者指,這低收入現象是由於大學生社交和溝通能力欠奉,以至只能覓得基層工作所致。更提出大學要增加相關培訓,因為不能「以為」他們識,其實全部都要教。事事為學生籌謀張羅,還要安排服侍周到。學生完全不需思考,缺乏學習應有的自發性及原動力,更不用講上進心。原來問題已經不只是文憑量化寬鬆,大學全面幼稚園化才是真正大件事。
張慧敏(COREsearchLtd)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