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醫藥丸 女童變毛孩

服中醫藥丸 女童變毛孩

【本報訊】再有濕疹兒童被中醫胡亂處方含類固醇藥物而出事。旺角的防治康現代中醫痛症診療中心的一名無牌醫生陳國榮,向一名7歲女童處方含有強力類固醇藥丸後,令女童變成圓面毛孩。警方及衞生署昨到該診所調查。

涉案無牌中醫被捕

警方發言人於昨晚近11時表示,於該中心檢獲約800粒藥丸和約20瓶藥膏,懷疑屬第一類毒藥,一名42歲姓陳男子涉嫌「無牌行醫」和「藏有第一類毒藥」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
衞生署表示,於本月中接獲投訴後,將女童服用的藥丸化驗,昨日有化驗結果,但未能提供接獲投訴日子。防治康現代中醫痛症診療中心位於旺角乃路臣街11號一幢商住大廈,陳國榮於該處提供中醫診療服務。該名患濕疹的7歲女童今年5月至8月期間,服食由陳國榮處方的兩種藥丸後,出現增重、圓臉、面及四肢和背部毛髮增生等,與使用過量類固醇的症狀相符。女童不需入院,目前情況穩定。

藥丸含強力類固醇

衞生署調查發現,陳國榮並非註冊中醫、西醫或藥劑師。該女童服食的綠色藥丸驗出含有樸爾敏,橙色藥丸驗出含有倍他米松和樸爾敏。該兩種藥丸主要治療敏感如濕疹,是購入而非自製,來源仍在調查中。陳國榮另向該女童處方兩款黑色及黃色藥丸,但並未有任何發現。
樸爾敏是可在市面自行購買的西藥,常用於緩解敏感;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昏睡,必須小心。倍他米松是強力類固醇,需在西醫處方及在藥劑師監管下於藥房出售。長期服用高劑量倍他米松,可引致庫欣氏症候群,病人會出現類似該女童的症狀,以及高血壓、高血糖、肌肉萎縮、胃潰瘍甚至骨質疏鬆。
衞生署昨日聯同警方到該診所採取行動,完成調查後,會就涉嫌觸犯非法行醫和非法管有未註冊藥物及第一部毒藥的罪名,向律政司徵詢意見。目前調查顯示,該兩種藥丸只曾供應給該7歲女童。如有需要衞生署會進行追蹤接觸者。
本報致電陳國榮查詢有關藥丸是否自製時,陳表示不方便回應,又邀約記者上門採訪,但隨即掛線;之後電話未能再接通。
本港近期接連出現患濕疹兒童向中醫求診後,獲處方未經註冊含類固醇藥物後出事。早前著名中醫冼麗生自行配製含類固醇的藥膏後,令病人出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