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4億 明年中落成九龍東新地標 零碳排放

耗資2.4億 明年中落成
九龍東新地標 零碳排放

【本報訊】發展局「起動九龍東」計劃新地標、耗資2.4億元的建造業議會「零碳」建築及都市原生林公園,將於明年中落成。項目集合18名本地及國際頂尖專家推行,三層高的零碳建築採用90多項最先進環保建築技術及節能設備,以及利用生物柴油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就地發電,達致零碳效果,更可向公共電網每年回饋8萬度電。
記者:鄭啟源

零碳建築項目座落九龍灣常悅道近宏照道,地盤面積14.7萬平方呎,約六成為綠化地帶。項目包括一座連地庫高三層,樓面面積約5萬平方呎的零碳建築,落成後將用作議會的辦公室、展覽及會議場地,以展示各類最新環保節能設計與設備,預計每年接待4萬人次。大樓更會爭取成為本港首個獲綠色建築議會BEAMPLUS認證的白金級綠色建築物。

九龍東新地標模擬圖
新地標綠化帶佔超過六成,種滿果樹。建造業議會提供圖片

建築物大堂,採用90多項嶄新環保節能設備。

種果樹植物減熱島效應

大樓對出空間則會化身為全港首個都市原生林公園,由「樹博士」詹志勇策劃,園內將種植各類本地品種的果樹及植物,減輕城市熱島效應。
項目專責小組主席余惠偉指,零碳建築設有以生物柴油推動的三聯供(製冷、製熱、發電)系統,以及透光太陽能發電板,每年可生產22.5萬度電,足以抵銷大樓及公園能源耗電,更可輸送8萬度剩餘電力到公共電網,是全球罕有能做到能源回饋的建築。
大樓亦採用90多項首次在港使用的建築技術及節能設備,令建築物碳排放較一般建築少38%,未來50年可減低溫室氣體排放8,250噸。
地皮前身為議會屬下訓練學院的訓練場地,議會主席李承仕指,訓練場地遷到大埔後,議會便研究利用地皮,作為建造業及公眾的環保教育及實踐低碳生活示範平台。大樓啟用後會有常設及臨時展覽,暫訂入場費為10至20元,公園則會免費開放。
零碳建築目前尚未命名,建造業議會正為大樓舉行命名比賽,公開組冠軍獎金為一萬元,學生組則為5000元,參加人士可於即日起報名,詳情可參考議會網頁 http://www.hkcic.org/chi/zcb/zcbnaming。

新地標大樓頂部會用可透光的太陽能光伏板加強採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