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煤層氣(578)上周二股價急挫82.6%,原因並非公司業務出現大變動,而是大股東股票被大幅拋售。香港董事學會主席黃天祐認為,包括對冲基金、基金經理等所有市場參與者,進行股份買賣也會構成股價敏感資訊,呼籲收緊有關股份買賣訊息披露水平。記者:周燕芬
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的黃天祐認為,現時規定只有股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5%或以上,才需要向交易所主動申報,「這個門檻過於寬鬆,個人建議宜收緊。」他指上市公司股價出現顯著波動,或因有基金在做淡倉,基金經理亦有責任作出有關交易披露。
還有,他認同衍生工具、沽空活動或會令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然而這些金融產品存在一定經濟價值,可以助投資者套戥平衡風險。但可以進一步完善監管,主要是加大訊息披露程度,或作定期披露等,均可作研究。他強調所有市場參與者,除了上市公司,還包括投資者、基金經理和對冲基金等,都有責任向市場披露訊息。
基金界的輝立資本基金經理李國璇認同,需要加強對股票買賣的訊息披露,尤其是市值較細、流通量只得100、200萬元的細價股,即使少於1%的股份買賣變動,已足以影響股價顯著上落。
蘇偉文:或涉私隱
學術界的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執行上會有不少問題。他指增加投資者買賣股份的訊息披露,或涉及個人私隱問題,例如某小股東「等錢使沽貨救命」,但其財困情況因而要被「揚出嚟」。又例如曾有富豪反對降低5%水平,「係唔想六、七、八奶身份被曝光」,因這些「好友」持有上市公司少於5%權益,若降低披露要求,可能讓大眾知道他分身家狀況。
蘇偉文續指,有些沽貨舉動純屬技術性,如有上市公司信貸被降級,基金公司受投資規則要求需要作技術性減持。基本上他認同降低持股水平至3、4%水平可以接受;但會相應增加行政和監管工作。
散戶界的投資者權益關注組召集人陳仲翔則指方向正確,但認為若降低5%水平後,涉及股東無論交易多少都要公佈,資訊太多反而未能聚焦;他認為無論持有上市公司多少權益,若每次涉及如0.1%公司權益的交易才作披露,小股東對公司股份異動情況更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