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專訪施羅德:資源稅催升商品價

基金專訪
施羅德:資源稅催升商品價

中國剛於月初實施油氣資源稅改革,澳洲亦擬在明年7月推出礦產資源稅,不僅顯示資源國對保護資源的意識提高,亦反映各國為增加稅收,不惜將徵稅範圍擴至資源領域。基金公司施羅德(Schroders)認為,資源稅越趨普及,意味採礦成本將大幅上揚,成為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催化劑。
施羅德環球商品股票組合經理SamCatalano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歐債危機擾攘多時,市場越益關注國家的財政狀況,驅使各國政府積極開拓財源,當中主要資源國眼見商品價格與日俱增,為求與礦企「分一杯羮」,遂開闢或提高資源稅,藉此增加政府收入,相信資源稅日後會更加普及。
他續說,開闢資源稅最終會推高商品價格,因礦企日後採礦時,會更關注項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意味日後可開採的礦石數量將會減少,而且小型礦企可能因採礦成本高漲而倒閉,意味全球礦業的汰弱留強賽即將展開,最終只會出現「強者越強」局面。

中國需求仍旺盛

除資源稅外,中國經濟狀況亦是影響商品價格走勢的另一重要因素。Catalano稱,雖然歐美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將打擊商品的需求,但「商品是中國的故事」,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仍逾7%,意味中國對商品需求依然旺盛,故看好商品前景,預計明年鐵礦石、焦煤及銅三種稀缺資源的價格會跑贏其他商品。
在三種推薦商品中,他認為,銅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故即使銅價波動大,但由於其與中國經濟關係最密切,故銅前景最為樂觀。至於今年走勢如坐過山車的鐵礦石,他指,參照過往經驗,鐵礦石產量實際增加數量往往較市場預期少一半,故儘管市場預計鐵礦石未來產量會急升,他亦堅信鐵礦石價格在未來兩至三年不會崩塌,因鐵礦石至少要到2015年才會回落至供求平衡。
由於中國企業是全球商品主要交易商,上海商品交易所的地位正日漸提升,市場亦開始留意上商交易內的商品庫存變動,以判斷商品的供求情況。他坦言,不排除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在中國進行交易的商品會以人民幣作結算單位,如動力煤、鐵礦石及鋼鐵等。
記者:陳韻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