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陸谷孫《英漢大詞典》quail條有以下例句:Thereligionquailedintoabjectsuperstition(那個宗教淪為可憐的迷信)。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的例句則是:thereligion...quailingintoabjectsuperstition。為什麼一句用quailed,一句用quailing?
答:Webster's那一句,其後標明錄自英國歷史學家HHMilman的著作,但只是節錄句子一部分,所以用了刪節號。句子文法上不完整,沒有主要動詞,但已可顯示quail一字的用法。
陸谷孫把現在分詞(presentparticiple)quailing改為主要動詞quailed,句子文法上就完整了。《英漢大詞典》裏,這樣化斷句為完整句子的例子多不勝數,對新中國一般用者來說,無疑較為易讀易明。當然,正如我多次指出,這樣抄襲並竄改,又不注明,甚至自稱「詞典是獨立研編,不是譯編」,未免有違學術道德。
問:一篇「法官否定變性者婚姻合法」的報道說:Thejudgetellsthegovernmenttoconsiderwhetherit'stimeitchangedthelaw(法官囑政府考慮現在是否應修改法律)。句中的changed為什麼用過去式?
答:Itistime是說「現在是(做某事)的時候」,有「早就應做了」含義。由於事情現在還未做,說「現在做」只是假設,所以其後會用假設過去式(unrealpast),例如:Itistimeyoutookarest(你該休息一下了)。這一句也可改寫如下:Itistimeforyoutotakea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