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先几:「扭計」唔係個個得 - 黃德几

洞悉先几:「扭計」唔係個個得 - 黃德几

「評級機構有3個,歐豬合共有5國,調低評級15次,才是一個大循環」,上述對白是筆者過去一年評論歐債問題時必講「爛GAG」。歐豬五國(PIIGS)中的葡萄牙(P),被惠譽下調主權信貸評級至垃圾級別;並不屬於歐元區的匈牙利,則被穆迪調低主權信貸評級,並警告下一站被「調」國家可能是日本。反映市場擔心會出現信貸問題的國家,不再局限於歐豬五國,而是歐元區17國,以及非歐元區其他國家。
即使是荷蘭和芬蘭等財政相對理想的國家,其國債孳息率(即實質借貸成本)同樣是節節上升,而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債券亦乏人問津。

德賣債反應差

向來被認為是歐元區內財政最穩健的德國,上周拍賣國債竟然認購不足額,60億歐元10年期國債,只賣出36.44億歐元,平均孳息率為1.98厘。由於認購反應冷淡,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2.194厘,較美國(標普主權信貸評級低一級)的1.927厘為高。
由於德國債務向來比美國健康,因此過去數年平均孳息率均低於美國。然而,隨着美國推出扭曲操作(OT),沽出短債,買入長債,加上市場擔心歐債危機會波及德國,成為德國與美國國債孳息率與主權信貸評級,出現「倒掛」的主要原因。筆者9月25日《伯南克一「扭」穩樓市》時已預期:「上述操作對壓低樓按息率,着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對穩定樓市有正面積極作用,亦可降低美國政府平均借貸成本,延長國庫債券平均到期年期。」
由於歐洲央行並不是歐元區最後貸款人,財政狀況較佳的德國反對發行歐元區債券,反對擴大歐洲央行職能以買入歐豬國債,實在合情合理。歐豬五國拒絕德國和歐盟委員會干預,同樣可以理解。
向市場「扭」「計」,除了聯儲局,唔係個個得。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