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舊樓日久失修,加上天台有僭建物,對居民構成威脅。市區重建局昨宣佈啟動土瓜灣九龍城道及上鄉道交界的重建項目,有關樓宇已逾50年樓齡,涉及約280個住戶,當中包括劏房、板間房及約24戶「一樓一」租客,預計總發展成本近12億元,最快會於3年後「清場」動工,並於2019年在原址提供180個370至700平方呎單位。記者:袁慧妍
是次項目位於九龍城道66至82號,地盤總面積約1,622平方米,是市建局在九龍城區展開的第七個重建項目。有關樓宇於1950年代建成,涉及118個業權、約280個住戶。
樓宇4至8層高,無升降機,天台有僭建物。樓宇相當殘舊,水喉常漏水,單位牆身發霉,天花板石屎剝落。由於貼近東九龍走廊架空天橋,噪音嚴重。
市建局初步預計項目總發展成本約11.92億元,當中6.62億元為物業收購和安置補償租客開支。自住業主可選擇以同區7年樓齡呎價計算的現金,或以樓換樓方式作補償;商舖業主則以同區物業市值加津貼計算補償;住宅租客可獲特惠金補償,合資格者可獲公屋安置;商舖租戶會獲得相等於應課差餉總值三倍作為特惠補償。姐姐仔會幹事許勵君表示,法例規定業主不可出租單位作不道德場所,故不少姐姐仔未有跟業主或「場主」簽約,屆時鳳姐被迫遷,未必得到任何賠償。
市建局初步建議於原址興建兩幢26至27層高的樓宇,提供180個面積370至700平方呎單位,當中500呎以下單位佔逾半;約40個低層單位會用於樓換樓用途。項目預計於2019至2020年竣工。當局昨已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下周會舉行居民簡介會。
現時樓價高企,賠償金額可能較高,市建局執行董事林志良表示成本不是考慮因素,即使未來樓價低迷,亦「唔會hold住樓盤唔賣,我哋唔理賺定蝕」。
住宅石屎剝落嚴重
單位位於東九龍走廊側的80多歲租戶陳伯,表示10多年來早已習慣窗外車聲,希望政府拆樓後可讓他上公屋,「唔通叫我瞓天橋底咩」。租戶李太亦希望盡快上樓,說房間的石屎剝落情況相當嚴重,說罷就有一塊小石屎在牆角掉下來。
賣玉器的地舖業主朱太則不希望政府拆樓:「家啲租咁貴,出面租唔到舖,政府話要收樓,我哋呢啲小市民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