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醫手記:又再毅行 - 盧寵茂

鐵醫手記:又再毅行 - 盧寵茂

從沒想過會第四次參加「毅行者」。第一次參加,是接受朋友的挑戰,募捐賑災。當時心想:站着做十多二十小時的手術也難不倒我,在山上走一百公里有多難?但第一次練習時就知道錯了。穿上牛仔褲、沒帶水袋、也沒有行山杖的我,走到西灣山半腰已氣喘如牛,活像一個心臟病加哮喘發作的病人。這時我才明白,毅行跟做手術一樣,毅力以外,還要有適當的準備和充份的練習。自此我把握每個公餘練習機會,在家中坐「無影凳」練腿力,下班甚至通宵手術後往行山,即使在醫院內,我也尋找機會,例如走樓梯上21樓巡房,不知原因的病人見我呼吸急促、汗流浹背的到來,還以為我身體有事呢!
首次是與三位摯友組隊參賽,其中一人中途不適退出,餘者在「三缺一」下,雖以22小時多的不俗成績走畢全程,但總覺遺憾,因此翌年再接再厲,終於圓了四人八腿同過終點的夢。我做每一件事都有清晰的目標,於是為自己定下了三個再度參賽的理由:一是兒子或女兒伴我同行;二是作為人生階段的里程碑,如標誌我的五十歲、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等;三是要挑戰自己的紀錄。去年第三度參加,為的是兒子真的願意與我毅行。記得有一次長程練習後,他訴苦說雙腿很痠痛,我只回應說:「走一百里山路,誰的腿不痛?」自此他沒再訴苦,比賽時一直緊隨着我,順利完成。相信這是他人生中最好的其中一課。
本想今年一次過實現餘下的兩個目標。我和三位摯友今年一起步入知命之年,四個「半百老翁」還想挑戰往績,無奈天意弄人。賽事當日大雨滂沱,泥濘滿地,舉步維艱。浸濕了十多小時的腳更起了泡泡,走起路來痛入心脾,走畢全程已是難能可貴,遑論挑戰往績了。也罷,想是天公要留一個因由給我們明年再戰群山。那天大雨之中一摯友說「這是最後一次了」,決定「金盆洗腳」,誰知翌日大清早就發了個短訊來,商討組隊明年參賽!唉,女人分娩時總是痛得大叫:「不再生了!」但痛楚過後,很快就想着:「下次生仔抑或生女好?」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 盧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