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劇院這次在文化中心的五場演出,當然以老戲最好看──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新編那些就算入場時不抱任何期望,不出一陣也往往令人興起效法微博「抓狂」emo標籤的衝動,咧牙搖頭握着拳尖叫。然而乏味到《梅龍鎮》這樣也還真罕見,詞曲皆劣舞台調度粗俗老套,更不要提那些醜陋的服裝了,原本充滿趣味的正德皇下江南民間故事,竟連邵氏的山寨黃梅調《江山美人》也不如,白白浪費了幾個出盡吃奶的力企圖扭轉乾坤的好演員。末場略有起色,唱詞回復到一般越劇水準,跨階級野合喜劇也變成榨取眼淚的家庭倫理悲劇,我懷疑會不會出自另一個人手筆─場刊完全沒有列出作曲和編劇的名字,換了在西方聽歌劇,觀眾必定群起投訴,文明的着眼點畢竟不同,我們這方面的瀟脫大方他們是永遠不可能明白的。
銀幕上的林黛一夕風流一世折墮,病到奄奄一息才被善忘的皇帝召見,死在顛簸的長途花轎裏,當年為渴望嫁入豪門的姐妹們敲響了警鐘。這樣的結局未免不合時宜,有飛上枝頭志願的摩登鳳凰都精於打理自己的前途,苦苦經營產下富二代,母憑子貴好過中六合彩,絕對不會那麼被動,蓬頭垢面守在鄉下痴痴等待入宮。所以《梅龍鎮》再不濟,我還是感激它安排的大團圓,掌大權的母后忽然前嫌盡釋縱使牽強,可是出來玩的大爺惹禍後被追究責任,不但沒有自怨不帶眼識人,用「好客」這種荒謬的藉口推卸,還甘願放棄榮華富貴,實行彩鳳隨鴉捱世界,實在太具正面教育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