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房地產與股票的分別之一,是前者每個單位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例如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全球只有一個,但股票則千篇一律,且同一間上市公司之每一張股票的價格於同一時間皆和另外的相同。
據此,不少業主(尤以自用物業的)均覺得其單位比別人優勝,一來買入時可能曾經過精挑細選;二來買入後多少也會對物業培養了點感情。
物業替代性甚高
然而,若業主過份鍾情自己的物業,在出售時會有阻礙,包括叫價過高(變相幫助別的業主賣樓),就算有買家願出合理市價購入也被拒絕,到頭來誤了其他事情,如搬遷計劃等。
其實,房地產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獨一無二,見解如下:
(甲)「替代性」(substitutability)甚高,例如買不到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可買18樓B單位,或其他樓層,甚至其他屋苑,只聽過有人因嫁娶不了某人而自尋短見,未見過有人買不到某物業而要生要死的。
(乙)價格是個「平衡者」(equalizer),例如想買之「心頭好」物業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需1000萬元,但被別人捷足先得,惟有買只需要950萬元的17樓C單位,即這買不到心頭好之「遺憾」,可被省去之50萬元作補償,整體滿足感相若。
再深入看,假設「心頭好」物業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叫價1500萬元,低一層但面積相同之17樓C單位仍只售950萬元,就算18樓C單位依然在放售,買家很大可能會揀選17樓C單位,因18樓C單位多要的500多萬元令買入18樓C單位少了滿足感。
(丙)獨一無二的只是「相對之空間」(relativespace),和用來描述這空間的業權之名義(法律)名稱,例如在香港空中的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的空間全球確只得一個。讀者可想像該單位為一個盒子,吊掛於某既定空間中,這既定空間本身確是獨一無二,其名義名稱(即天空城天機苑18樓C單位)更是為免混淆而設。
在這個18樓C單位的盒子周圍有很多別的盒子,名稱會稍為不同,但質素(如地點、建築水平、物業管理等)相若,即從宏觀角度看,18樓C單位絕非獨特,也非唯一選擇,若買不到,還有眾多類同單位可揀。
(丁)「我花了很多心血和錢財裝修單位,所以要賣貴些」更無稽,因單位裝修是跟用戶(業主)之需要和喜好而造,不是買家的需要和喜好。即是對原有業主來說可能花了百萬元裝修,但對準買家而言可能分文不值,準買家還要預多一點費用拆除原有裝修。
就算準買家用得着原有裝修,也有折舊之考慮,即是原有的裝修已不值百萬元。據此,在原有的裝修環節上,業主心理取態還是傾向「能收回多少便多少」較好些,免得分散注意力。
總的說來,你的物業不如你獨特。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