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滙控(005)年內不停出售非核心資產,並傳出出售其全球非人壽保險業務後,同系的恒生銀行(011)昨亦傳出會出售非壽險業務,涉資1.8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分析預期,在監管要求越來越高和市況不明朗的環境下,出售非核心業務非常合理。
或聖誕前落實 涉14億
據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恒生正就出售其非壽險業務尋找合適買家,消息更指現階段已進入第二輪競標,該行希望在聖誕前可落實出售。就此,恒生發言人僅表示,不會對市場傳聞作回應。而早前外電亦傳出滙控準備出售其全球非人壽保險業務,估計規模約為78億元。
翻查數據,恒生非壽險業務增長潛力不大,去年收入僅較09年收入增長4.56%;去年為恒生貢獻3.44億元收入,僅佔其總收入1%,預期出售對恒生整體業務影響不大。
對於是次恒生亦可能出售資產,有分析員表示,相信恒生是跟隨母行滙控的步伐,削減非核心資產,同時為不明朗因素做好準備。他又指,恒生持有的興業銀行,雖然存在供股壓力,加上本身其持有歐洲債務資產的數量及本身貸款質素若變差,均會影響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不過,因其他非核心業務規模相對較小,故他預期恒生暫時亦不會沽售興業銀行的股份。
環球監管機構紛對資本要求提高,香港更要求本地銀行要有額外資本作緩衝,以為逆境做足準備。至於持有恒生62%股權的滙控,年內亦不停出售非核心業務,減低成本之餘亦要為資本充足率做好準備。
不過,該名分析員認為,恒生截至6月底止的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仍達11%,尚算理想,故他認為該行並無大的逼切性進一步增強資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