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大陸朋友關心政治,這天來了一個北京人一個上海人,不約而同問我香港特首選舉的事情,正好那天《蘋果日報》社論說這事,將兩個候選人又是豬又是狼評論了一番,北京人和上海人看了興趣大增,問我怎會有此比喻。
真是拿他們沒辦法,只好應酬應酬。
我先給他們解釋了「豬」和「狼」在廣東話裏的另類含意,前者為「拙」,後者為「兇」。
他們對「拙」心領神會,但對「兇」就不大理解。
於是我就舉例,一九九七年香港剛回歸,那位先生便提出一個建議,要香港改街名。
香港街道名,不是「英皇」就是「皇后」,又是「彌敦」又是「軒尼詩」,外人到此,一看就是殖民地色彩,一聞就是殖民地味道。街名不改,殖民地的色彩和氣息永遠不清,米字旗雖然在旗杆上降了下來,但五星紅旗很難在香港人心中升起。好,第一步,就把街名改掉,就像四九年之後,把上海的「霞飛路」改成「淮海路」,「金神父路」改成「瑞金二路」一樣,讓「人民路」、「解放路」、「中山路」在香港出現,數年之後,「英皇」、「皇后」之類自自然然從人們記憶中淡出,青少年更不知「砵典乍」、「阿巴甸」,如此一來──
「哦──!」大陸朋友政治覺悟高,一聽就明白其深層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