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外圍不明朗,金管局加強逆周期風險管理措施,總裁陳德霖昨在北京表示,為免海外銀行在港分行的資金供應,因被同業對手要求立即還款或削減備用透支信貸額等「斷鏈」,今年起該局已陸續要求有關銀行,落實資金年期匹配(tenormatching)安排,即分行向母行拆入的資金年期,盡量從按周或按月續期的短錢,延長至如1年期資金,以配對本身普遍達1年期的貸款。 記者:劉美儀
所有本地認可機構,亦須於今年底業績公佈時,提升儲備要求,他表示至年底時,銀行的儲備水平連同一般減值準備計,佔銀行貸款總額比率,將由平均0.85%增至1.4%水平,他相信銀行應可按時達標。
陳德霖料貸款放緩
受內保外貸及內企透過境內港資銀行抵押存款,在港借貸等兩大因素推動下,今年首7、8個月本地貸款高速增長,陳德霖表示,近1、2個月增長漸見放緩,鑑於外圍環境嚴峻,外貿、按揭需求及成交量又在下降,貸款需求胃納始終會下跌,他預期明年整體貸款需求將較今年減慢。
資產質素往往隨需求下降而逆轉,他指本港資產質素極佳,當市況轉變時,質素無可避免會有變化,故當局會小心把關,監控銀行流動資金管理及實施逆周期措施。
外資行本港分行一直倚賴批發市場拆入資金,面對歐債危機等不明朗市況,為保障資金供應穩定,不會大上大落,出現資金與資產錯配,陳德霖說,企業無論是貿易融資或營運資金,平均貸款年期約1年,故今年已逐步要求有關銀行,落實資金年期匹配安排。
金管局早前對利用清算行在滬兌換平倉額度、但未能提供齊全跨境貿易證的參加行,要求拆倉還原,陳德霖重申,有關第三方文件的證明要求,是按人行對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法規管理,「任何銀行假若有真實貿易支持」,卻因驗證而無法進行交易,可以向金管局反映。
估計更多人幣滙入
本港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近年迅速增長,但流向一直以滙出本港的人民幣資金多於流入,但自9月起則逆轉,滙入滙出比率,從上半年的平均每1.5元(人民幣.下同)滙出對1元滙入,轉為每1元滙入平均只有0.8元滙出,他不排除,當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落實,打通資金回流渠道後,滙入金額可能更多,10月亦可能出現類同9月滙入較滙出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