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星期日,清晨四時許,我家響起「電話鈴聲」,原來是我的多年「親密戰友」陳錦樂。──我正倦極欲眠,即時反應只能是:啊,陳錦樂知道我曾致電留言,向他查證資料,因此他忍不住第一時間上網先睹為快,「拜讀」了我寫〈青年會口琴樂團70週年演奏會〉的「大作」。
做夢也沒有想過,我竟然大禍臨頭:陳錦樂非常不開心。他很着急,說:6000人口琴大合奏,參與工作的人很多,我只是其中之一。你只提我一個,好擔心會引起誤會啊。【是,我即時醒了。不再「欲眠」。】──而且我不是指揮!我只是上台向他們示範吹奏。【你當然不是指揮啊。我不是註明了葉詠詩「香港小交響樂團」嗎?我只是說你負責即場「訓練」那6000人,類似打拍子的指揮他們啊。】─不,不只我一個。我只是「參與」。而且,不是葉詠詩「香港小交響樂團」,是蘇柏軒「香港管弦樂團」。場地也不是香港大球場,是跑馬地馬場。我和何永泰的「古典音樂二重奏世界雙冠軍」也不是2000,是2001!
我大叫:我找過你的!你留言。我找過楊月波,他留言。我找過何永泰,他說他正在教琴,不方便講話。─我上網查資料,單是青年會那張「暗底暗字」又不能全部放大的節目表,就搞到我頭暈眼痛。救命,我當時遲交稿已經兩個小時,我一直以為只有「香港小交響樂團」才有外展工作啊。
當然錯了就要盡快更正、致歉。「修正版」已於星期一上載臉書。對不起,蘇柏軒!你的資料令我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