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失救的又豈止歐洲?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失救的又豈止歐洲? - 利世民

這邊廂,美國5年國債拍賣,孳息破天荒跌穿1厘。另一邊廂,西班牙拍賣3個月和6個月的國債,結果是孳息高達5厘多。現象顯示了幾個事實:
(一)當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不可信,最安全的地方,仍然是美國政府的庫房。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無論如何都有人送錢進來,也難怪為何美國沒有認真對待改革。
(二)歐洲國家的債券早已沒有真正的市場運作。每次要到拍賣,大家才忽然發覺,沒有歐洲央行在吸納,債券的價格根本沒有支持。最終,只會剩下歐洲央行一個買家,屆時,歐元區就要面對現實。

華府吸光市場資金

事實上,歐洲的危機擴展速度,比想像中來得更快。不久之前,大家仍然觀望歐洲央行可能會酌量加大資產負債表,現在這個主觀願望基本上已經幻滅。一來,德國再三否定這個可能性。二來,德國可能都會自身難保,沒有德國撐腰,市場沒有人會信歐洲央行。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展到現階段,恐怕連德國也要拖到衰退,才算告一段落。要是德國在幾個月前果斷一點,將自己從歐元區抽身出來,以當時德國的能力,或許可以將破壞減輕至能夠承受的水平。事態發展到今日,一切都已經太遲。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聯儲局要求各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假設失業率升至13%,以及歐元區經濟產出下跌6.9%。這次壓力測試的參數設定得非常辣,但也反映了聯儲局的預期。
問題是,市場上的錢,都被美國政府吸光了,要是發覺這些美國銀行可能面臨資金短缺,又有誰可以出手拯救它們呢?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