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大陸的壓力煲現象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大陸的壓力煲現象 - 利世民

關於大陸經濟,近來最經常聽到的兩個講法是:「軟/硬着陸」和「適度放鬆」。每次聽到針對大陸經濟的評論,最不習慣的是大陸式的用語,尤其是那個「平穩較快增長」。其次,就是「過熱」這個凱恩斯的概念。
說來也奇怪,許多投行的分析報告,對世界各地的物價現象,都會理解成貨幣現象。惟獨是大陸,他們就會凱恩斯派上身,默想着那條PhilipsCurve,說經濟增長刺激通脹。我估計是,當今大陸有話事權的經濟分析師,許多接受的教育都是70年代的一套,所以他們至今仍然死守那通脹與社會整體需求掛鈎的想法。
我解釋過好多次:通脹是太多鈔票追逐太少貨物。經濟增長的定義,道理上應該是社會生產了更多的貨物,本應不會導致通脹。人民銀行不斷增加貨幣供應,才是人民幣購買力不斷被削弱的原因。事實上,當大家都會講人民銀行的緊縮政策目的是打擊通脹,其實幾乎是承認通脹是貨幣現象,不是甚麼過熱不過熱。
人民幣不斷增發,原因除了是北京政府在稅收效率仍未成氣候,要靠貨幣政策來完成部份建設和提供變相的福利,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外滙管制。自從中國加入世貿,大筆的貿易盈餘,一直都沒有途徑回流出國,以致大陸累積了大筆資金,一來在國內構成資本泡沫,扭曲也令到不少產品價格被拉高。簡單而言,大陸好似個封閉的壓力煲。在煲內減壓,基本上徒勞無功。
近來壓力煲內的壓力回落,我認為是外在的因素。如此看來,全球一起衰退的機會,似乎越來越高了。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