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監管文件顯示,樓市交易量下降已影響到開發商的現金流,有些還影響到企業償還銀行貸款的能力;當中大城市交易量更跌至危險的低水平!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預期,內地樓價明年會下滑5%至10%,當中大城市跌幅會較大。
記者:石永樂、周燕芬
較早時中國銀監會責令內地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評估房價下跌50%、住房交易量下降30%,對銀行各自的貸款賬簿影響,以確定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狀況。
內地《金融時報》引述有關調查文件指出,10月份中國15個最大城市的房產交易量按年下降39%。
不過根據調查,10月份全國房產交易量按年跌11.6%,跌幅超過了9月份的7%。報道指,交易量下降已經影響到開發商的現金流,有些還影響到他們償還銀行貸款的能力。
中央放水唔益樓市
中銀監拒絕對文件內容置評,但有分析員表示,有關測試並未考慮交易量下降和房價下跌對銀行抵押品產生的影響。報道引述一名高級官員稱,銀行往往不知道發放給大國企的貸款已流向房地產子公司,另有分析員稱,中央低估了調控樓市措施正產生的影響。
針對當前形勢,李晶指中央的選擇性寬鬆措施,肯定不會對樓市傾斜。她不認同中國經濟會硬着陸,單是中國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鎖住的資金規模便達18萬億元人民幣,便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5%。
而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今年首10個月上升30%,並首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因此中國並不缺錢,中國有足夠資金支持經濟發展,只是資金未有效運用,及分配不均。
料明年降準備金率
她又預期,今年底中國通脹有機會回落至5%以下,中央有足夠空間於明年首季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中央正選擇性扶持中小企、保障房、「十二.五」規劃中重點產業;未來5年國內的工資,亦會以年增長15至20%的幅度增長,意味5年後工資將倍增。
中長線而言,15年後中國將超逾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現時4500美元上升至2萬美元,中產階級佔全國人口的60%。因此,她看好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奢侈品業務以及消費品業務。
李晶對中國經濟預測
●於2025年中國將超逾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明年中國樓價下跌5至10%
●未來5年內地工資會上升1倍
●明年首季有機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