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配合人民幣業務加大發展提供穩定備用資金需要,人行與金管局昨續簽為期3年的貨幣互換協議,並將規模從原來的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擴大至4000億元。
由於本港人民幣資金充裕,貨幣互換協議的安排迄今從未真正使用過,但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認為,隨着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落實,本地人民幣貸款融資需求增加,目前銀行充裕的頭寸會產生變化,調撥將時有鬆緊,他相信擴大互換安排會相當有用。
市場亦關注,銀行間對人民幣資金需求增加,促進本地人民幣拆息市場以至按人民幣離岸價(CNH)定盤的拆息機制形成,銀行公會主席兼中銀香港(2388)總裁和廣北認為,當人民幣貸款業務不斷發展及客戶需求增加,以CNH定盤的同業拆息機制「肯定會發生」,若干銀行亦會推動形成。
規模倍增 未發市
人行與金管局訂立的原互換協議,於09年初簽署,規模為2000億元(約等值2270億港元),新協議增至4000億元(約4900億港元)。
去年10月,參加行經清算行在滬兌換窗口,因「購爆」40億元全年額度而暫停運作,金管局便啟動互換協議下的200億元規模,以提供備用人民幣資金,支持本港人民幣貿易結算持續發展,但實際上迄今未有銀行向該局經互換安排,尋求人民幣資金。
相反,新加坡金管局則曾應星展銀行要求,動用獅城與人行釐訂的互換機制,為貿易結算業務提供人民幣資金。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認為,互換協議續期和擴大,為本港人民幣業務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渣打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對新協議表示歡迎,互換安排至今雖未真正動用過,但他認為人民幣業務增長迅速,難完全預計資金需要,有了互換安排可備不時之需,令銀行發展人民業務更安心。
鑑於本地人民幣資金欠出路,而港元及美元流動資金趨緊,有銀行早前建議,金管局將銀行累積不動用的人民幣存款,掉期為美元或港元以釋放資金。
陳德霖認為,因人民幣業務仍處初階,本港累積的人民幣存款欠出路,才有上述建議,但過去兩年人民幣離岸業務規模,迅速增長,當包括FDI回流渠道打通,貸款融資增大,資金出路問題便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