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最水緊 歐銀行爆旱災勢禍及新興國家經濟

兩年來最水緊 歐銀行爆旱災
勢禍及新興國家經濟

【本報綜合報道】歐債問題對銀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顯現,並有蔓延全球的趨勢。歐洲銀行業信貸緊縮情況繼續惡化,量度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及美國國庫票據孳息的息差(TEDSpread)更升接近49點子,創09年6月以來最高位。與此同時,歐洲銀行業開始縮放貸規模,亦對亞太區的企業構成影響,令上述國家企業的借貸難度及成本增加,最終可能令新興經濟體系亦帶來了經濟增速放緩壓力。

被視為量度銀行業資金緊張程度的TEDSpread,自2010年6月高見48.6點子後回落以來,一直只在10至20點子的水平徘徊,但直至踏入2011年,該息差便開始逐步上升,至昨日終升見48.99點子,直逼09年6月1日創下的另一個高位55.87點子。

恐變另一場雷曼危機

該息差之所以能起指標作用,是因為美國票據孳息向來被視為無風險利率,而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即歐洲銀行拆借美元的息口,則為商業銀行間的風險利率,兩者之間的息差越高,代表信貸風險越高。
在08年10月10日,即雷曼爆煲後的金融海嘯期間,TEDSpread曾衝上463.61點子的超級恐懼水平。雖然現時與當時相比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從低位攀升近4倍,亦顯示今年以來歐洲銀行水緊情況越來越嚴重。
從實際運作角度出發,歐洲銀行近年大幅增加向新興市場提供的貸款規模,並一度成為這些國家最大的跨境放貸機構之一。現時因歐債問題令歐洲銀行將資金撤回,最直接打擊是令多個產業都出現了信貸緊縮的現象,進一步令那些本身已受發達國家需求減少所衝擊的新興經濟體系陷入困境。市場人士已開始擔心,這一波看似溫和的貸款緊縮,最終將演變為另一場雷曼危機。

法銀行退出亞太放貸

歐洲多間大行近期已陸續減少對外放貸,其中意大利裕信及德國商業等大行近期均表示,將減少其核心本土市場以外的借貸活動;而活躍於亞太區放貸市場的法國銀行業亦保持觀望狀態。
有澳洲銀行家指,幾間法國銀行從亞太市場完全退出將帶來重大影響,因他們放貸佔亞太市場比重達10%。
除亞太區外,歐洲銀行對鄰近的東歐國家的貸款亦開始設限制。奧地利銀行監管機構日前已呼籲國內銀行,限制其他東歐銀行貸款額,有分析指出此舉顯示出歐債危機已經對周邊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衝擊。
奧國央行表明,國內大行向中東歐市場放貸規模不得超過在當地吸納的存款規模。

銀行水緊徵兆

●3個月美國票據孳息與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的息差持續擴闊
●歐洲銀行存放在歐央行的隔夜存款金額長期處高位
●多個歐洲大國銀行業均收緊對其他國家的融資額度